山东文艺网> 文学> 浏览文章文学

与时光对坐

www.sdwenyi.com 2025-11-26 11:38:15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小婉

       晨光漫过窗棂时,我总爱坐在老藤椅上看檐角的麻雀蹦跳,木椅的扶手被岁月磨出温润的包浆,像掌心里攥了半生的故事,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光阴的温度。年轻时总觉得日子是奔腾的江河,要追着浪头往前闯,直到鬓角染了霜,才懂暮年原是静水深流,连风过庭院的声音都慢了三分。

       记得三十岁那年在火车站送出差的爱人,隔着车窗塞给她一包热乎的糖炒栗子,看着绿皮火车哐当哐当驶远,心里满是“待我归来,共赏秋光”的期待。如今爱人就坐在对面的摇椅上,戴着老花镜翻旧相册,指尖划过那张泛黄的站台照片,笑着说:“那天的栗子凉了都没舍得扔。”原来最珍贵的不是奔赴远方的热血,而是兜兜转转后,身边依旧是那个愿意和你分享凉栗子的人。暮年的陪伴,从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是清晨递过去的一杯温茶、是夜里起夜时轻轻掩上的门、是你说上半句话他便能接下半句的默契。

       前几日整理旧物,翻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里面记着年轻时的梦想:要去看敦煌的日落,要读遍图书馆的经典,要写一本关于故乡的书。有些愿望早已实现,比如去年秋天,和爱人坐着高铁去了敦煌,夕阳把鸣沙山染成金红色时,他牵着我的手说:“你看,咱们终于来了。”有些愿望虽未完成,却也不再遗憾——年轻时总觉得“未完成”是遗憾,如今才懂,正是那些未竟的心愿,让回忆有了留白的诗意,就像院子里的那棵老海棠,每年春天开花、夏天结果,偶尔也会遇到虫害、风雨,可来年依旧枝繁叶茂,暮年的我们,不也像这棵老海棠吗?接纳岁月的痕迹,也珍惜当下的每一寸时光。

       常有人问,暮年最怕什么?从前总怕衰老、怕孤独,如今却觉得,最怕的是辜负了岁月。早上起来,会慢慢收拾院子里的花草,给月季剪去枯枝、给茉莉浇上清水,看着露珠在叶片上滚动,心里满是踏实;午后会和老朋友们视频聊天,听张姐说她孙子的趣事,听李哥说他新学的书法,偶尔也会聊起年轻时的糗事,笑着笑着眼角就湿了;晚上会和爱人一起看老电影,看到熟悉的桥段,两人会异口同声说出下一句台词,然后相视而笑。原来暮年从不是生命的尾声,而是人生的另一章,没有了年轻时的匆忙,多了份从容与平和,能静下心来感受风的方向、花的芬芳,能认真倾听身边人的心声,能和自己的过往温柔和解。

       有次去公园散步,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在教老伴儿打太极拳,老太太学得慢,总忘了招式,老先生却耐心地一遍遍示范,嘴里念叨着:“别急,咱们慢慢来。”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镀了一层金边。那一刻忽然明白,暮年最好的模样,不是拥有多少财富、不是赢得多少掌声,而是有人陪你慢慢走、有人懂你不言语的心事;是你回头时,总有一盏灯为你亮着,总有一个人在等你回家。

       暮色渐浓时,爱人端来一碗莲子羹让我喝,甜而不腻,暖到心底。窗外的月亮慢慢爬上来,洒下清辉,院子里的海棠树影婆娑。忽然想起一位作家的话:“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暮年的我们,早已学会了与时光对坐,不慌不忙地吃饭、不紧不慢地说话、不疾不徐地生活。那些曾经以为跨不过去的坎,如今回头看,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道风景;那些曾经纠结的遗憾,如今想起,也成了回忆里温柔的点缀。

       人到暮年,才真正懂得:生命的美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感受多少。愿我们都能在暮年时,拥有一颗澄澈的心、一份安稳的陪伴、一段值得回味的过往,在时光的长河里温柔地老去,像一本书,翻开最后一页时,依旧满是温暖与感动。



关键字:山东文艺网
上一篇:秋行老牛湾
下一篇:七十八岁这一年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码关注
山东文艺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