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艺网> 书画> 浏览文章书画
中国画,赏画重在“神”
中国画作为土生土长的画种,一代又一代艺术家苦心孤诣地探索,在各个时代都出现了独领风骚的艺术家和艺术流派。发展到今天,中国画更是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万千风貌。因为生活在当下的国画艺术家不断求索的创新精神,创作出的中国画或许同时具备“老成持重”和“童趣盎然”的气质,给已习惯用艺术家知名度来区分欣赏喜好的普通观众增加了若干欣赏难度。
但是对于观众而言,尤其是非专业观众,进入美术馆、博物馆欣赏中国画,大可以不去纠结中国画“墨分五彩”“败墙张索”“意到笔不到”等专业术语,带着最朴素的审美情趣即可。
以山东美术馆正在展出的“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之中国画展览”为例,参展作者既有美术界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也有来自全国的中青年美术新秀,607件作品,堪称“巨大”的展览体量,应该如何欣赏。当我们欣赏这些中国画作品时,我们在欣赏什么?
欣赏中国画里的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唯有中国画在表现中国故事时,可以创造出更意蕴深长的意境。王迎春《快乐童年》的画面是一个孩子和几只羊在一起快乐玩耍的场景。孩子把小羊当成伙伴,脸上绽放出孩子才有的纯真笑容,充满着童趣。如今的孩子似乎只有在动物园里才能看到各种“萌宠”,但这种曾经遍布四方的“乡野之趣”却已经逐渐消失。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表现这种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曾经的美好记忆,仍然有被记录的价值。
王有政《爷孙俩》的画面中,蹒跚学步的胖娃娃轻轻依偎在爷爷身旁,年过古稀的爷爷慈祥地注视着憨态可掬的孙子。中国式的隔辈亲,近几年在“科学育儿”观念的冲击下,颇为遭人诟病。其实,这也许是我们最为宝贵的东西:我们需要以某种方式,把老人带进前行的快车道,而不是把他们孤零零地留在那个落后的小站。发展,也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充满了交融共生。
欣赏中国画里的中国气质。
中国气质有多个层面,观众如若留心,几乎可以从展览中欣赏到所有层面。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自信豪迈,例如“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勇往直前,例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例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含蓄婉转,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
范扬《朝碧海而暮苍梧》以山水画的形式展现徐霞客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景象,这位明代的旅行家在几百年前就身体力行地号召我们“行万里路”“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徐霞客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他身上所具备的中国旅行家的探险精神和气质,是我们内心一直追求的“诗和远方”。
戴卫《独坐幽篁里》是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诗意图,大片的留白,孤独的智者形象跃然纸上,给人留足了想象空间。
欣赏中国画里的中国精神。
展览可以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课堂,展览中的大量人物画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中国人的形象,以这些人物形象所具有的精神气质凸显中国精神。詹忠效《为有牺牲多壮志》、赵华胜《风雷行》、韩硕《骄杨颂》、赵建成《人是生命的光》、袁武《和平鸽》、蔡超《工人·工地》等刻画的诸多人物形象,有舍生忘死的革命志士、有前赴后继的建设者、有团结一心的各民族兄弟姐妹、有勇往直前的创新先驱、有勤劳勇敢的劳动者……中国精神就凝聚在这些精心营造的画面中,观众可以在欣赏展览时强烈地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中国画展览相比较沉浸体验感较强的当代艺术展,就像一本厚重的、没有多少插图的大部头名著。乍一看,要犯难,真要沉下心来读完前几章,就能品出它的韵味。“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之中国画展览”,是两年一届的全国画院系统创作水平和能力的集中展示,展现了新时代国画艺术家们的新作为、新担当,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全面展示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象。相信大家抓住了中国画的“神”,便能不断提升审美水平,踏入欣赏传统艺术的门径。
下一篇:光明文化周末:谁解画中题诗意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码关注
山东文艺网公众号
- 10-20名师颜世举登上央视《墨香》重点
- 12-22基于常识的“汉语哲学”
- 12-22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
- 12-22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
- 12-22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
- 12-22文创设计:深入挖掘传统美学的智
- 12-22《中庸》伦理思想的内涵、特征
- 12-22龙的起源、原型与演变
- 11-27感受三晋风韵 品读锦绣龙城
- 11-27文化中国行丨古人竟然也求“代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