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艺网> 文学> 浏览文章文学

[组图]《黄帝内经》的当代价值

www.sdwenyi.com 2022-11-18 14:19:39 来源:光明网 作者:圆圆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学术界一般认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于西汉中晚期,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在黄老道家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等理论,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称为医之始祖。

[组图]《黄帝内经》的当代价值 第 1 张 

  龙伯坚著、丸山敏秋翻译的日文版《黄帝内经概论》,东洋出版社,1985年版。

  笔者在2021年12月利用OCLC数据库检索,发现《黄帝内经》除英语译本59种、德语译本10种、日语译本8种、法语译本7种外,还涉及西班牙语、韩语、匈牙利语、越南语、马尔加什语等16种语言。收录当今世界多个SSCI顶级期刊的JSTOR数据库中,有736篇《黄帝内经》研究论文。《黄帝内经》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一门“显学”。

  在汉字文化圈的传播

  据史书记载,唐代名僧鉴真东渡日本时,随身携带了《黄帝内经》。公元7世纪,日本仿照唐朝设置医事制度,其针灸教材即包括《素问》《黄帝针经》。据李经纬教授考证,1370年,日本人竹田长庆拜中国道士为师学医,回日本时携带大批中医典籍和针灸明堂图,其中就有《素问》《灵枢》。1985年,曾著《黄帝内经和中国古代医学》一书的丸山敏秋,与获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的龙伯坚合作完成了《黄帝内经概论》。

[组图]《黄帝内经》的当代价值 第 2 张 

  陈耀华的《黄帝内经》法语译本,巴黎友丰出版社,2013年版。

  大约在唐代,到访中国的朝鲜官员、儒士和医户将中国医学典籍如《素问》《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等带回朝鲜半岛。18世纪末期,开始用朝鲜语(韩语)翻译中医典籍。2004年,韩国东元文化社出版了全勇民翻译的《黄帝内经》韩语译本。

  据越南史书记载,公元前257年,中国医生崔伟在越南行医。隋唐时期,《黄帝内经》《脉经》等在东南亚一带传播。宋元明时期,越南本土医家撰写研究中医典籍的心得著述。明代后期,大批华人躲避战乱移居东南亚,不少中医药师在越南、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地行医或开设中药店,《黄帝内经》出现了越南文、泰文、印尼文等本地语译本。

  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据李经纬考证,波兰传教士卜弥格1643年用拉丁文撰写的《中国植物志》一书,谈到中国医学已发现并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及脉搏跳动的规律,内容当出自《黄帝内经》之《灵枢·五十营》。

  1825年,欧洲汉学家、法兰西学院教授埃布尔·雷穆萨特发表《谈谈针灸》一文。亲眼目睹中国医生用针灸救治霍乱患者后,在中国任外交官的苏理莫昂,回国后辞职,专门从事针灸临床与教学,1934年出版了《真正的中国针刺术》,写了12本介绍中医学的小册子,直接促成了西方社会“顺势疗法”的出现,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开始进入临床应用。

 [组图]《黄帝内经》的当代价值 第 3 张

  倪毛信的《黄帝内经·素问》全译本,香巴拉出版社,1995年版。

  出生在法国的华裔陈耀华在巴黎内克尔大学医院学习时,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参加了法国针灸协会、上海国际针灸学校的学习,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针灸和中医治疗,他的《黄帝内经》法译本最受欢迎。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晚年撰写的笔记中,简略提到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脉学、中药。1851年,都灵大学外科临床主任里伯利使用针灸止痛,威尼斯医生卡米诺用针灸治疗颜面神经痛,并著有《针术操作法》。

  《黄帝内经》在西班牙有3位译者的7个版本,其中特蕾莎·桑斯·莫拉雷斯的《黄帝内经·素问》影响力最大。

  20世纪中叶前,中医被美国人视为“巫医”。1972年尼克松访华,随行医生塔卡参观针灸麻醉手术后说:“我看到的东西很少,但足以使我相信其中有重要的东西存在,这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并在临床上应用它。”

  自此,美国一些著名医学刊物和报刊开始刊登介绍中医、针灸的文章,中国针灸被誉为“东方神针”。1986年,全美51个州中的29个陆续确立了中医针灸合法地位。

  美籍华裔倪毛信拥有双语背景,他灵活阐述《黄帝内经》中晦涩的中医学知识,并灵活加入可视化的题词、插图等,其英译本在亚马逊网上销售量最高,获得的读者阅读评论数量位居第一。

  慕尼黑大学医学史研究所文树德教授与同事合译的《黄帝内经》英译本较为权威,他还编写《〈黄帝内经·素问〉词典》,对术语和概念进行严谨的对比研究,并向英语世界的读者介绍了《黄帝内经·素问》的自然观、人体观、疾病观、健康观、养生观和各种治疗规则以及“五运六气”,这是西方学者研究、阐释中国宇宙观、生命运行等古老文化知识体系在当今世界价值的开端。

  重新认知生命、宇宙

  留法学者贺霆教授在对欧洲国家的田野调查研究中发现,20世纪上半叶,一批具有西方现代医学背景的全科医生,重新发现了传统中医的巨大价值。

  这些“西学中医”即欧洲本土化中医,在《黄帝内经》等典籍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出法国的苏里耶学派、腊味爱学派、仁表古典针灸学派和时空针灸学派,英国的五行针灸学派和天干地支针灸学派,西班牙的“天”子中医学派等。西班牙有个学校以“黄帝内经”命名,目前在欧洲及南美40多个国家已开设100多所分校。

[组图]《黄帝内经》的当代价值 第 4 张 

  文树德和特森诺合作翻译的《黄帝内经》英译本(第一卷),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腊味爱为法国牙医,幼年时对古汉语感兴趣,上世纪50年代赴中国台湾学习针灸,穷毕生精力将《黄帝内经》及针灸穴位名称转为甲骨文,以文字象形加以解读并用于临床,两个分支弟子完善了他的“六气学说”,其英国弟子华礼士自创“五行针灸”传世。腊味爱弟子至今仍操练一套由师祖教授的奇特“太极拳”。

  这些西学中医,充分发挥中华宇宙观、生命观的文化精神,丰富了西方民众对“不可能事物”的文化想象,让他们重新认知生命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以医治西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焦虑。

  1985年,“两弹元勋”钱学森说:“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西方气象学、天文学、量子力学、生物学、医学科学的发展轨迹证明了这一点。

[ 责编:张晓荣 ]



关键字:山东文艺网
上一篇:[组图]《信仰 : 马克思主义的“道”与社会主义的“理”》出版发行
下一篇:[组图]时代巨变的生动描绘——读龙平平《觉醒年代》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码关注
山东文艺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