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艺网> 资讯> 浏览文章资讯
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要注重挖掘阐释,加强保护利用,完善教育引导,拓宽传播渠道,保障督促落实,形成体系支撑,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挖掘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构建传承体系的前提在于挖掘阐释。一是溯源探微,厘清传统美德意涵。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思想精华、人文精神,应通过文献研究、历史考证、文化解读等方法,准确把握传统美德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为传承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古今融合,阐发传统美德价值。传统美德虽源于古代,但其价值超越时空,具有永恒的生命力。通过学术研讨、课题立项、案例研究、实践调查等方式,能够深入挖掘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为现代社会提供道德滋养和精神支撑。三是交叉融合,展示传统美德魅力。在经济全球化和文明交流互鉴的背景下,中华传统美德不应局限于本土语境,而应积极寻求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中优秀道德传统的对话与交流。可以通过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开展跨国合作项目,翻译出版多语种传统美德典籍等方式,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对传统美德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剖析和阐释,让传统美德真正留下来、活起来、传下去。
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承载着数千年的传统美德。传承传统美德,就要开展遗产保护,留住文化根脉,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物、古籍文献等的普查、登记、建档工作,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确保承载中华传统美德的珍贵遗产得到妥善保存。同时,利用产地溯源、古DNA技术、田野考古信息化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修复,让传统美德基因以更加生动、直观、质朴的形式展现给公众。传承传统美德,就要加强资源整合,构建传承平台,充分利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学校、社区、媒体等资源平台,运用“云旅游”“云展出”“云讲解”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传统美德传承体系。传承传统美德,就要善于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创新传承方式和表现形式,通过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优化文化服务产品等方式,让传统美德在经济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教育引导。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键是抓好薪火相传。为此,应融入教育教学,强化价值引领。将传统美德教育贯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通过开设传统美德课程,编写传统美德教材,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等方式,将传统美德精髓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传递的案例、数据、故事,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应融入日常生活,培养良好习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举办展览、讲座、演出等活动,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让传统美德走进大众生活,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达到“日用而不觉”的效果。应融入心灵深处,铸就精神家园,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协同治理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机结合,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满足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文化需求,使人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积极面对挑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交流传播。传统美德所蕴含的思想力量,只有在交流传播中才能源远流长。高质量做好传统美德的交流传播工作,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传播形式,提升传播效果。在数字化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播需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传播形式。应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智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传播模式。通过短视频、直播、虚拟仿真等鲜活手段,激发公众的兴趣与共鸣。二是拓宽传播渠道,扩大覆盖范围。通过开设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定期发布传统美德相关议题内容,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与参与。同时,加强国际传播,推动中华传统美德走向世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三是增强传播实效,注重反馈评估。传播效果的评估是检验传播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播中,应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受众访谈等,对传播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发现传播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持续优化传播策略。
督促落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重在行动、贵在落实。为此,应完善政策体系,提供制度支撑。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传统美德传承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项目扶持等方式,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和监督检查。强化机制建设,推动工作落实。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文化、教育、民政、宣传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资源共享。落实主体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传统美德传承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议程,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传统美德传承事业,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机制,进而打造多元共治格局、形成传承发展合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精神力量。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1日 06版)
下一篇:主体性与人的解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码关注
山东文艺网公众号
- 10-20名师颜世举登上央视《墨香》重点
- 12-22基于常识的“汉语哲学”
- 12-22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
- 12-22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
- 12-22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
- 12-22文创设计:深入挖掘传统美学的智
- 12-22《中庸》伦理思想的内涵、特征
- 12-22龙的起源、原型与演变
- 11-27感受三晋风韵 品读锦绣龙城
- 11-27文化中国行丨古人竟然也求“代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