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艺网> 文学> 浏览文章文学

唐河绵延不绝的诗歌长河

www.sdwenyi.com 2023-7-9 16:19:33 来源:光明网 作者:视歌

       一条河流因穿越古唐州地,故称唐河。

  10年前,拍摄唐河县形象宣传片时,我在开篇字幕中写到:6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居住,唐河是一条流淌着哲学和诗歌的历史长河。

  一

  一个民族的记忆总是保存在歌谣中。《诗经》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整体而言,是先秦时期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鲜为人知的是其中三篇与唐河有关。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3000年前,周宣王的舅父申伯即将迁封唐河境内的谢邑,周宣王命令大臣召伯虎负责营造谢邑城池。这首《小雅·黍苗》记述了劳动者赞美召伯虎营造谢邑之功的情景,它与《大雅崧高》《王风 扬之水》一起,是诗歌唐河里最早翻腾的浪花。

  在此后数千年时光里,王维、李白、刘禹锡、杜牧、苏轼等文人墨客在唐河风云际会,留下了诗赋咏唐的千古名篇。

  二

  “宛洛有风尘,君行多苦辛。四愁连汉水,百口寄随人。槐色阴清昼,杨花惹暮春。朝端肯相送,天子绣衣臣。”这首《送丘为往唐州》,是丘为到唐州担任监察官员时,好友、田园派诗人王维写的送别诗,也是唐诗中较早出现的与唐河有关的诗歌。

  与王维同时代的诗仙李白也留下了与唐河有关的诗篇。“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一生漂泊异乡的李白,在《寄远其四》中借寡居唐河的“湖阳公主”的忧愁,表达了对家乡故人的思念之情。

  公元815唐代诗人元稹被贬江陵五年后,自唐州奉召返京,行舟唐河,不禁感慨,写下了《西归绝句》: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抒发了归途收到友人书信的兴奋欣悦之情。

  时光悠悠,岁月变幻,公元1065年正月,豪放派诗人苏轼回四川为母亲奔丧后返汴京,过唐州时,为知州赵尚宽兴修水利、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所感动,遂作《新渠诗》:......生为唐民,饱粥与饘。死葬于唐,祭有鸡豚......不久,宰相王安石也做《新田诗》:......其南背江,其北逾淮。父抱子扶,十百其来。其来仆仆,镘我新屋......描写了唐州经唐末及五代因战乱农田荒芜,宋代经济复苏,四方之民来者云集的热闹情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唐河人也开始寻求心灵安放之地。就在苏轼过唐州整整30年后,宋绍圣二年(1095年),雄伟的泗洲塔矗立在红沙河畔的菩提寺内。从此,古塔凌烟与紫玉龙渊、莲花捧佛、龟井寒泉、泌桥飞雪、石柱擎天、黄池映月、竹林晚翠一起,组成的唐河八大景观,为唐河人的精神家园增添了诗情画意。在唐河冯氏家族的诗集中,也留下了吟诵唐河八景的诗篇,成为唐河人杰地灵的见证。

  三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近代出现的几大文化望族中,唯有唐河的冯氏家族几代人都擅长作诗,在跨度200多年时光里,流传下来了四本诗集,一千多首诗歌,全国罕见。

  冯友兰先生回忆:祖父的诗做得很好,传下来几十首诗,编为《梅村诗稿》。我的伯父也能作诗,后编为《知非斋诗集》,父亲也能作诗,有《复斋诗集》,我的一个姑母也能作诗,可惜十八岁就去世了,留下的几十首诗编为《梅花窗诗草》。我们这一门有一种作诗的家风。

  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中,到冯友兰、冯景兰、冯沅君这一代,冯氏三兄妹都会作诗。冯友兰擅长旧体诗,十几岁在上海公学求学时,常与相隔千里的伯父冯云异作诗唱和,一生留下了一百多首诗歌,有的穿越时空,流传至今。

  2023年4月,电视连续剧《战火中的青春》在全国热播,主题歌《星耀中华》由宗璞先生命名,歌词改编自1946年冯友兰先生撰写的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痛南渡,辞宫阙。望中原,遍洒血。师生恨,同悲切。抵绝徼,继学业.......”八十多年过去了,透过歌词,观众仍能感受到民国学人们弹雨中弦歌不辍,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不屈精神。

  冯友兰先生92岁时,写了最后一首诗《咏孙女冯崃》:超越言筌得真意,能赏李白赠汪伦。我家代代生才女,更出梅花四世新。“四世才女”指的是姑母冯士均、胞妹冯沅君、女儿冯钟璞(宗璞)、孙女冯崃。诗中充满了诗书传家的自豪、喜悦之情。

  冯氏三兄妹中,词填得最好的是冯沅君。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它和唐诗、元曲一样是中国诗歌的三座高峰。冯沅君能熟练运用卜算子、点绛唇、清平乐、踏莎行、减字木兰花、浣溪沙等几十种词牌填词。

  《减字木兰花·记梦》:惊鸿飘渺,还似当年仪态好。一晌温柔,风雨红楼梦不留。灯残花坠,晓角寒鸡声四起。往事休论,解道空言也是思。

  这是抗战时期冯沅君漂泊西南时所写的三百多首诗词中的其中一首,从中可感受到冯沅君深厚的古典文史研究功底。

  早在1932年,中国诗歌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中国诗史》出版,由陆侃如和冯沅君夫妇合著。60万字的鸿篇巨制,清晰地展示了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到元明清散曲中国诗歌体裁的演变轨迹,成为二十世纪的学术经典,以至于鲁迅先生读后赞叹不已,并推荐给友人。

  冯家第四代诗歌传人是宗璞。有一次与宗璞先生闲聊,说到自己的文学成就,自嘲“诗歌很不成器”,事实上,宗璞先生有很高的填曲水平。散曲是元曲的一种,能吟能唱,诗、歌一体,并有曲牌,故曰填曲。宗璞先生的《野葫芦引》系列(《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是继《红楼梦》后,唯一一部用散曲做引子创作的长篇小说。

  《南渡记》序曲“风雷引”:百年耻,多少和约羞成。烽火连迭,无夜无明。小命儿似飞蓬,报国心遏云行。不见那长城内外金甲逼,早听得卢沟桥上炮声隆。

  从小喜欢《红楼梦》和元曲的宗璞为《野葫芦引》写了十二支音韵铿锵气韵饱满的曲子。开篇有序曲,各卷之间有间曲,全书结束有终曲。《野葫芦引》洋洋洒洒百万字的内容,都浓缩在了这十二支曲中。这些散曲是这部巨著的点睛之笔,读来意境深远,品之余味无穷。为诗书传家的家风续写了跨越世纪的新高度。

  四

  自从《诗经》与唐河不期而遇,数千年文脉绵延不绝,在“五四”以后的新诗发展历程中,甚至中国当代诗坛上,唐河籍诗人都留下了不朽诗篇。

  李季,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现当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杰出代表。1946年发表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被茅盾称为“一个卓绝的创造”“民族形式的史诗”。

  新中国成立后,李季不仅是“石油诗“的开创者,七十年代任《诗刊》和《人民文学》主编时,除了坚持业余创作,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

  二十一世纪初,长达10万字,被誉为现代诗经的抒情叙事诗《幻河》问世,作者是曾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的唐河籍诗人马新朝。

  长篇抒情诗《幻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会这样评价:以伟大的黄河为坐标,包容、歌颂了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比较完美地完成了艺术的传承,成功地尝试了一种艺术的拓展。

  马新朝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谈到《幻河》的创作动机时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世界上没有一条河流能像黄河一样对一个民族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幻河》是对黄河的一次朝圣,黄河的影子就是唐河,唐河是《幻河》的印记。”

  2012年马新朝的组诗《黄土高天》捧回第四届“闻一多诗歌奖”,这是诗歌届含金量最高的奖项,为“中原诗群”再次赢得了荣誉。

  近年来,中原诗群一位女诗人连续出版了四部诗集、两部诗歌评论集,并捧回多个诗歌奖项。她就是现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莽原》杂志副主编的唐河籍诗人张晓雪。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诗坛升起的新星是河南省文联顾问,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唐河籍著名作家田中禾先生的千金。唐河文脉延续,薪火相传。

  2022年8月27日,“以诗为盛会,歌山乡巨变”为主题的第七届全国诗歌刊物主编恳谈会,在唐河举行,中国诗歌网唐河创作基地也隆重揭牌。今年5月,首届中国(唐河)李季诗歌奖开始向全国征稿,呼唤广大诗歌爱好者学习李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作风,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回溯千年,唐河与诗歌结下的不解之缘,就像逝者如斯的唐河水,奔腾不息,源远流长。这份丰厚的文化底蕴,融化为人文品格,滋养着美丽唐河。



关键字:山东文艺网
上一篇:以书为媒,沟通世界
下一篇:盛世修典的古与今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码关注
山东文艺网公众号

扫码关注
山东文艺网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