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艺网> 文学> 浏览文章文学

60年雷锋图书常出常新

www.sdwenyi.com 2023-3-16 17:29:08 来源:光明网 作者:视歌

【光明书话】

  作者:王宏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编审)韩馨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者按

  历经60年传承,雷锋题材成为最富有生命力的出版题材之一,雷锋图书成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砥砺品行的重要读物。为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本期《光明悦读》特约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先进人物传记图书出版与传播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王宏波老师,以《60年雷锋图书常出常新》为题,通过对大量雷锋图书出版物的整理分析,以雷锋精神的新时代认知、新时代表达、新时代弘扬为视角,彰显雷锋精神的不朽伟力。

60年雷锋图书常出常新

《雷锋》 黄亚洲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12年版) 王宏波提供图

60年雷锋图书常出常新

《雷锋的故事》 陈广生 崔家骏 潘照坤 王德昌 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1963年版) 王宏波提供图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段雷锋日记中的文字在新时代仍在我们耳边铮铮作响。雷锋是一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一位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英雄,他的故事历经60年岁月长河依然鲜活芬芳。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穷苦家庭。父母与兄弟的相继去世,让年仅7岁的雷锋沦为孤儿,在六叔公和六叔奶一家的拉扯下,他艰难地活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雷锋当了儿童团长,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小学毕业后他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后主动要求到团山湖农场学开拖拉机,为支援鞍钢建设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又到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1960年,雷锋正式参军入伍。在部队,他认真学习知识技能、恪尽职守;部队外,他心系老百姓,尽自己所能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雷锋永远冲锋在前,发挥着自己的光与热,他将自己比作一颗“螺丝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存在。

  上天似乎是不公平的,22岁的雷锋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不幸因公殉职。早在雷锋去世前,全国已有媒体报道他的先进事迹;雷锋去世后,新华社发表了800多字的专电,悼念这位为新中国建设无私奉献的战士。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和地方报刊发表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热潮,雷锋这个名字正式成为一个精神符号,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从此,这一天被确立为“学雷锋日”。

60年雷锋图书常出常新

《雷锋正能量:25任“雷锋班”班长的故事》 沈阳日报“实地见证·雷锋正能量”报道组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王宏波提供图

60年雷锋图书常出常新

《雷锋日记》 雷 锋 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 王宏波提供图

  1.书写雷锋化身万千

  关于雷锋故事与精神的持续宣传报道,是雷锋精神得以持续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出版界作为重要的宣传窗口,在雷锋形象树立、雷锋精神传承与弘扬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先进人物传记图书出版与传播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大量文献整理分析,深切地感受到在雷锋事迹的宣传、形象的树立、精神的传扬与践行的过程中,出版物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自196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和解放军文艺社联合出版发行《雷锋的故事》以来,出版界围绕雷锋相关题材推出了一大批诸如《雷锋日记》《雷锋传》《雷锋档案》《雷锋精神读本》《永恒的雷锋》等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历经60年传承,雷锋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雷锋题材成为最富有生命力的出版题材之一,雷锋图书成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砥砺品行的重要读物。

  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创新选题方向、丰富内容的表现形式与呈现方式是使出版物富有生命力的重要举措。怎样更生动地讲述雷锋故事、更深入地传承雷锋精神,是每个时代向出版界提出的问卷。出版界也以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围绕雷锋这一人物,众多出版社多方参与深入挖掘,从雷锋生平、雷锋事迹、雷锋日记、雷锋档案、雷锋周围的人等方面入手策划选题,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雷锋形象。

  雷锋这一英雄模范出版物的主题之丰富、类型之多样是其他模范人物难以比拟的。据不完全统计,60年时间,全国各地出版社共出版雷锋题材图书600余种,既有《雷锋的故事》(美绘版)、《雷锋的故事》(无障碍阅读版)、《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等图文并茂、带有拼音的儿童类读物,也有《为人民服务:雷锋》《雷锋:一个小兵与一个大国》《永远的雷锋》《雷锋档案》等面向成人的非虚构图书。还有《雷锋》长篇小说、《雷锋:六场话剧》《雷锋:电影文学剧本》等文学艺术性读本,更有《雷锋日记》(藏文版)、《雷锋故事》(蒙古文版)等针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民族文字类图书。

60年雷锋图书常出常新

《雷锋年谱》 余旭阳 邹文 主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

  “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雷锋在日记中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为我们留下的9本日记中,记录着他的感悟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量的照片与历史档案资料,为我们讲述他的故事提供了丰富的来源。黄亚洲所著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图书《雷锋》,使读者摆脱对雷锋僵化印象,真实再现了他的成长轨迹,展现了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今年,雷锋家乡所在地的湖南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了“雷锋书系”即《雷锋年谱(纪念版)》《雷锋文稿》《永恒的信仰》3种图书,既包含雷锋的生平经历、珍贵照片,更包括雷锋写下的全部文字作品,最后落脚于新时代彰显雷锋精神的磅礴伟力。

  研究雷锋精神相关话题的理论性图书不在少数。“雷锋精神+理论”的研究视角,聚焦雷锋精神对新时代凝聚社会力量、重塑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帮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认识雷锋精神。例如《雷锋宣传史》《雷锋精神生成机制的社会学研究》《雷锋精神与红色文化》《“学雷锋活动”历史变迁的话语研究》等图书,深入探讨了雷锋精神的形成轨迹与历史动因,雷锋精神的教育意义与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途径等,为我们学习和理解“雷锋精神”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

  2.“真实”是打动读者的秘诀

  关于雷锋故事的创作,既有写实的又有虚构的。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与雷锋生在同一时代,只能通过他的日记、档案,战友、朋友、领导的叙述塑造这样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创作来源于生活,当雷锋抽象为一个英雄符号时,不免有读者提出疑问:雷锋为何如此大爱无私?雷锋真的没有私欲吗?他为什么成为这样乐于奉献的人?或许我们曾有过这样那样的疑问,而这些疑问正是打开雷锋精神密码的钥匙。

  打动读者的秘诀永远是真实。早些年的出版物,为树立雷锋这一光辉的英雄形象,将雷锋的情感经历,戴手表、穿皮夹克等追求时髦的生活都避而不谈,导致雷锋某种程度上远离读者生活,产生阅读距离感。现如今,求真求实的创作导向,让作者与编辑不再刻意避讳雷锋的感情与日常生活,反而令雷锋这一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更加丰满感人。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有不少作家翻阅了大量历史档案,还原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方言俚语,将儿时在湖南长大的雷锋称为“庚伢子”;融入雷锋的精神世界,揭秘他的心灵成长史。这些创作手法的运用都在无形中展现了真实的雷锋形象,解答了读者内心的疑问。例如,在雷锋同志去世50周年纪念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出版了谭仲池和彭海燕所著的长篇传记体小说《雷锋》。这部小说将历史与虚构完美融合,作家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描写雷锋与王俐伶的爱情故事,为小说增加感性的艺术色彩,借以展现雷锋层次分明、丰富动人的感情世界。今年,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雷锋,我们时代的精神坐标》立足于挖掘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严肃不呆板,在你来我往的对话式实录中为叙事增添了真实性。

  雷锋在日记里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众多出版物就是这样多层面、多角度、真实而丰满地反映一个人如何融进集体、呼应时代,一滴水如何汇聚起海洋般的力量。

  3.“互联网+”讲述雷锋故事

  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慧终端的全面普及,为多样化阅读体验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持。全媒体融合出版物在以纸质书为载体,以优质内容为保障的同时,深度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满足不同年龄群体、不同身份读者的阅读、学习需要。

  时代在变,学习雷锋故事的方式在变,但雷锋精神的底色一直未变。新时代,雷锋故事的讲述、雷锋精神的传承不仅仅停留在书籍、报刊这些传统阅读媒介,而是在不断与技术融合,创新内容表现形式,为读者带去不一样的视听体验。例如,被雷锋精神感召的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借助新技术成为故事的创作者。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最新策划出版的融媒体图书《雷锋!雷锋!》,由7辑100首诗歌组成且全书配有H5朗诵音频,朗诵者不仅仅是著名艺术家,更包含抚顺市和沈阳市雷锋中小学的学生们。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雷锋的故事》在书中加入数字二维码,拓宽了书籍的阅读空间,读者扫码可读到跨越时空的英雄故事、雷锋经典语录等;读书交流、知识挑战赛等互动环节的设立,更是增强了读者间的互动性,提升了阅读趣味性。

  除了以纸质书为载体融合新技术的方式外,更有以优质内容为依托,突破纸张这一传统载体限制的有声书、电子书等。无需阅读只需听的有声书,更适合识字量较少的学龄前儿童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喜马拉雅FM,针对低幼群体的雷锋题材有声书有几十种,总播放量接近千万次。小学生在评论中表示会向雷锋好好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家长则表示这些故事既能让孩子长知识,又能让雷锋精神传承下去,是值得收听和学习的。春风文艺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等将《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等优秀作品制作为电子书,在微信读书平台上架,使读者阅读不再受到时空限制。雷锋的系列作品以纸质书为载体,与技术联动,促进内容再生产,最大化地实现社会效益,让雷锋形象、雷锋事迹深入人心、根植群众。

  4.雷锋精神一直在路上

  雷锋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地号召开展学习、宣传雷锋活动,倡导全社会践行雷锋精神。“雷锋”这个名字在新时代依然闪闪发光,图书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作为弘扬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60年的时间并没有让雷锋题材图书走向枯竭,而是持续创新。雷锋题材的图书不仅仅是某一时代的畅销书,更是长销书,60年前首版《雷锋的故事》销量前后累计高达2000多万册。60年来先后参与雷锋图书出版的出版机构更多,图书版本更丰富,面向读者群体更广泛,图书内容更受读者的欢迎。例如位于雷锋牺牲地沈阳1988年建社的白山出版社,它没有成立于提出学习雷锋的初期,但是在建社后却一直把出版雷锋题材图书作为重要使命,发挥驻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坚持把出版雷锋书籍作为出版战略品牌,先后出版了《雷锋志》《雷锋画集》《雷锋蜚声世界》等数十种图书,还于2013年设立雷锋书屋,将雷锋图书送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和基层单位。

  雷锋的生命虽然定格在了22岁,雷锋的故事与精神则伴随图书长久流传。这些书在读者心中埋下一粒“奉献”的种子,静待它长成参天大树。除对雷锋本人的题材进行全方位开发外,出版界亦开发了许许多多宣传雷锋式人物的图书,如《雷锋正能量:25任“雷锋班”班长的故事》《编外雷锋团》《雷锋传人郭明义》等。这些书的主人公是雷锋精神的继承者、践行者,书中的内容更体现了时代的特色,读者在书中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雷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雷锋精神”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精神。新时代,我们不缺乏雷锋一样的英雄模范人物,但是缺少更多讲述他们故事的人、传播他们精神的优秀读物。我们要像讲述雷锋的故事一样,讲述新时代功勋模范人物的故事,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




关键字:山东文艺网
上一篇: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海洋文化专题”上线
下一篇:文学的大纵湖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码关注
山东文艺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