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艺网> 文学> 浏览文章文学

[图文]【清明|创作谈】梅驿:“秘境”难探,犹如人性难勘

www.sdwenyi.com 2022-6-24 14:55:11 来源:不详 作者:未知

[图文]【清明|创作谈】梅驿:“秘境”难探,犹如人性难勘

        梅驿,原名王梅芳,河北人。中短篇小说见《十月》《清明》《花城》《北京文学》《长江文艺》等,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脸红是种病》。获第二届《十月》青年作家奖,第六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第二届孙犁文学奖等。

“秘境”难探,

犹如人性难勘

梅驿

       《秘境》缘起于一次路途遥远的出差。那是2019年夏天,还没有疫情。我在大连遇到了一位会讲故事的女士,在她的车上,她给我讲了一个她采访时听来的故事:一个男人因为一次事故,被炸掉了一条腿,为挽留未婚妻,他和两个朋友一起策划了一起强奸案。结果,失去腿的男人和未婚妻结了婚,婚后,男人经过艰苦奋斗,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未婚妻不枉下嫁,生活富足,两个人琴瑟和鸣……

       现在,再来叙述我当时听到的故事,肯定是不那么准确的。记忆有时候会出现偏差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我要由这个故事构思一个小说时,我多次在脑海里想象、还原、补充当时的场景,怕是早已混淆了虚幻与真实,我自己也分辨不清哪些是实际发生的部分,哪些是我臆想出来的部分。我只记得当时听完这个故事,我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他们三个人实施的是一桩犯罪呀,哪怕这个犯罪导致的后果不那么坏,但他们这一生,真的没有一刻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悔恨和煎熬吗?

       小说作家就是这么一种人,“无事生非”。当然,这种“无事生非”是有意义的。在这个人人都目标明确急速奔跑的现代社会,在我看来,小说作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他们在“无事生非”中完成对“人”何以为“人”的追问。那么,一个懂得自省、怀有悲悯之心的人,在岁月浮沉中,定是无法完全放下年少时所犯罪孽的重负的,然而,不能忽略的是时间巨大的消弭性,现实沉重,生活越来越像一层遮羞布,用光鲜面目示人的人,更倾向于把过去的不堪严严实实地遮蔽,这是人的本能。换种说法,如果说人这一生总有情感、责任、义务等“账目”要还,那么,“新账”偿还在即,经年的“旧账”便会被小心翼翼地藏匿。这两股力量的较量过程,便是人这一生和自己的厮磨过程,是和现实的冲突以及和解的过程,就像一方嵌入了一方,无法分离。

       所以,无论是小说中的陈秋扣被开除公职,还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乱七八糟的诗人杜书铭获了诗歌大奖却放弃了领奖,抑或是第一主人公李庆和何赛赛经过几十年的恩怨纠葛,发现彼此都无法找回丢失的自我等,都只是我这个小说作家,在上述两股力量的撕扯中为他们找到的一个平衡点。而我又深觉陷入现实这个巨大的深坑中,一个平衡点的选取即使看起来很完美,也不足以让他们拔足而出。鉴于此,在小说结尾,我安排了他们三个人从不同方向赶往当年他们犯罪的地方,去探看已规划为旅游区的胜景,却因冰雕掉落只能败兴而归。那么,人性的善恶参差,道德的是非曲直,绝非探看就可勘明。

来源于《腾讯网》(《秘境》,中篇,作者:梅驿,原载《清明》2022年第3期,责任编辑:苗秀侠)



关键字:山东文艺网
上一篇:[图文]李白最温柔的10首诗词: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下一篇:[图文]徐志摩与他的英国女神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码关注
山东文艺网公众号